Ads 468x60px

2009年12月16日 星期三

台茶之起源與初創

 台灣史中有關茶的記錄要始於荷蘭據台期間(1624-1662),【巴達維亞城日記】1645年3月11日記事內容「茶樹在台灣也有發現,只是與土質有關,.......」

【諸羅縣誌】1717年記載「水沙漣內山,茶甚多,.......」

【赤崁筆談】1736年紀載「水沙連社茶在深山中,........每年通事(理蕃官職)與各籓說明,入山焙製」

【淡水廳誌】記載貓螺內山產茶,性極寒,蕃不敢飲。

貓螺內山乃今南投、埔里、水里地區的深山。

水沙連乃埔里的五城往集集、水沙連一直到濁水溪上游之蕃地總稱。

由此可見台灣之先民早已利用野生山茶焙製茶葉營販。然,台灣近二百年來茶樹栽培與茶葉製造的發展卻與上述野生茶的源起無關。因台灣本島現今供製造包種茶、烏龍茶等優良地方品種是由先民自福建隨移民帶來之閩茶品種,據台灣舊慣調查經記資料報告知台灣誌中記載「台灣住民口傳,同治初年(約1862年)台灣北部茶園只有二處,皆在台北東南方,其一位於深坑附近,其二位於坪林尾庄內,其後增植之茶樹皆來自該二處之茶子及苗木」早期製茶技術一由福建製茶師傅來台教授,因此台灣產製之包種茶烏龍茶之技術乃源自福建。

嘉慶年間(1796-1820)柯朝氏自福建武夷山引入茶種,植於魚桀魚坑(今瑞芳地區),相傳此為台灣北部植茶之始

咸豐乙卯年(1855)林鳳池氏自福建引入青心烏龍種茶苗,植於凍頂山,此為凍頂烏龍茶之起源。

光緒年間(1875-1908)張氏兄弟由安溪引入純種鐵觀音茶苗,在木柵樟湖山種植成功,相傳此為木柵鐵觀音之始。

【備註】
本篇轉載於台灣省茶業改良場  茶業技術推廣手冊  茶作篇  「台茶發展史略」  阮逸明、徐英祥